朋友圈越刷越焦虑,该如何破局?

我做互联网这行头几年,得了一种病,叫“朋友圈焦虑症”。

 

每天把几个核心同行的朋友圈刷一遍,结果越刷心越凉,越看越觉得自己是个废物。

 

后来我花了一个下午,把我刷到的所有“喜报”都记录下来,然后逐一去深挖背后的真相,发现了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清醒的秘密。

 

01 、你看到的,只是他想让你看到的

 

咱们得先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。

 

朋友圈是什么?它不是生活记录,而是商业名片。尤其对于做项目的人来说,朋友圈的每一个字,每一张图,都是精心设计过的。

 

朋友圈的本质,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默片。你看到的,是同行晒出的一张收款截图,成交额5位数。你没看到的,是他为了这一单,跟客户磨了半个月,通宵改了8版方案,孙子一样求爷爷告奶奶。

 

你看到的,是他一篇文章阅读量10万+,一夜涨粉几千。你没看到的,是他之前写废了200多篇稿子,数据惨淡到自己都想放弃,头发大把大把地掉。

 

这就是幸存者偏差,它在朋友圈这个放大镜下,被扭曲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。你拿自己的全部,去和别人精心剪辑过的“高光时刻”做对比。这不叫谦虚,这叫自虐。

 

02 、你的节奏,正在被别人带偏

 

刷同行朋友圈,除了会让你焦虑,还有一个致命的危害。它会彻底打乱你自己的节奏。

 

本来自己定好了计划,这个月主攻知乎引流,每天写一篇回答。结果刷到同行在小红书做出了爆款,立马就坐不住了,觉得小红书才是未来。于是知乎写了两天就扔了,跑去研究小红薯。

 

刚注册好账号,发了两篇笔记,又看到另一个同行靠视频号直播卖货,一场就卖了几万块。他又觉得,做图文太慢了,还是直播来钱快。

 

结果一年下来,所有的风口都追了一遍,所有的平台都浅尝辄止。每个地方都留下了他三分钟热度的痕迹,但没有一个地方被他真正深耕过。

 

年底一算账,颗粒无收。最可怕的不是走得慢,而是在别人的地图上,走丢了自己的路。

 

我自己就吃过大亏。大概是17年那会儿,我靠写公众号文章,做淘客,已经能稳定月入过万了,算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最舒服的节奏。

 

当时我加了一个淘客大佬,看他天天在朋友圈晒代理团队的截图,下面几百个代理,跟传销一样,看起来特别猛。

 

他说他一个月能赚三四十万。我当时心态就崩了,觉得我辛辛苦苦码字,一个月才赚几万,人家动动嘴皮子,组个局,收入是我的十倍。

 

焦虑之下,我完全忘了自己最擅长的是内容。我开始疯狂模仿他,也去建代理群,也去搞各种裂变活动,把自己辛辛苦苦积累的读者导过去。

 

结果我根本不擅长管理团队,也不懂得怎么去激励别人。每天光是处理代理们的各种问题,就耗费了我所有的精力。

 

公众号停更了一个多月,核心读者开始流失,收入不增反降。那两个月,我不仅钱没多赚,还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,差点就放弃了。

 

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“时区”。有的人适合在台前振臂高呼,有的人就适合在幕后默默耕耘。你不需要跑得比别人快,你只需要确保自己一直在自己的跑道上。

 

03 、戒掉精神内耗,把手弄脏

 

说了这么多,不是让大家彻底屏蔽同行,闭门造车,而是要改变你看待同行的方式。从一个被动的、焦虑的“观众”,转变为一个主动的、理性的“研究者”。

 

具体怎么做?

 

第一步,叫“主动降噪”。

 

你不需要每天都刷朋友圈。给自己定个规矩,每周只选一到两个固定的时间,比如周三下午和周日下午,集中花一个小时,去“研究”同行的朋友圈。

 

其他时间,除非有事,否则不要主动去点开那个红点。把节省下来的时间,用在你的核心业务上:写文章、做视频、聊客户。

 

第二步,叫“对标拆解”。

 

在你固定的“研究时间”里,不要再带着情绪去看了,带着问题去看。准备一个Excel表格,或者一个备忘录,建立一个“同行对标拆解库”。

 

这个库里,至少要包含这几列:

 

同行名称 | 他的产品/项目 | 他的引流渠道 | 他的转化文案 | 他的成交案例 | 我可以借鉴的点

 

举个例子,你看到同行A发了一条朋友圈,卖一个99元的社群,配了一张成交截图。你不能只看那个截图然后感叹“他又赚钱了”。

 

你要去拆解:

  1. 他的社群到底提供什么价值?(产品)
  2. 他是怎么宣传这个社群的?文案是怎么写的?(转化文案)
  3. 最近加他的人,都是从哪个平台来的?知乎还是抖音?(引流渠道)
  4. 他这条朋友圈,是在什么时间点发的?评论区有没有托?(成交案例细节)
  5. 他这个模式,我能不能用在我自己的项目上?比如,我也搞一个9.9元的引流产品?(我可以借鉴的点)

 

当你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,你就从一个“焦虑的韭菜”,变成了一个“冷静的分析师”。同行的朋友圈,不再是你焦虑的源头,而是你免费的案例库。

 

第三步,叫“建立自己的数据反馈系统”。

 

焦虑的根本原因,是你没有自己的评判标准,只能靠外界的反馈来定义自己的成败。所以,你必须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、最小化的数据反馈系统。

 

别去管别人今天赚了多少钱,文章阅读量多少。你只需要关心你自己的核心数据。

 

比如,你做公众号的,你就每天记录:今天的阅读量、涨粉数、文章在看数。你做抖音的,你就每天记录:今天的播放量、点赞数、新增粉丝。

 

你的目标只有一个:今天的我,要比昨天的我,进步一点点。

 

哪怕今天只多了一个粉丝,阅读量只高了10个,那也是属于你自己的、实实在在的胜利。

 

当你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数据,并从中获得正反馈时,你对同行的“辉煌”就自然脱敏了。你有你自己的游戏,你自己的计分板。

 

说到底,我们做互联网的,都是在进行一场漫长的马拉松。总有人会跑到你的前面,也总有人被你甩在身后。你频频回头,只会打乱自己的呼吸,消耗不必要的体力。

 

真正聪明的人,永远都只盯着自己脚下的路。焦虑的解药,从来都不是思考,而是行动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